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慢、疑、见(不正见)

十使

五钝使

是贪爱五欲

贪爱、贪恋、贪著。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于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惠施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贪之为害,罪业深重,经云:‘死堕饿鬼,受饥渴报。’

因为贪心就想得到更多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众生的一种贪婪心的写照。还有一首写人贪心不足的顺口溜更是形象的描写了人心的贪。“终日忙碌只为饥,吃得饱饭又思衣;治下绫罗与绸缎,房中缺少美娇妻;娶下娇妻并美妾,出门无轿少马骑;有了轿子和骏马,又无官职遭人欺;五品四品嫌官小,三品二品也嫌低;一品当朝作宰相,又想坐北去登基;一朝坐上金銮殿,想与神仙去下棋。”看看这就是人的烦恼,贪心的烦恼。

是嗔恚无忍

嗔恚。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横起暴恶,损害他人,或饥渴寒热到来,无涵养心,而生嗔恨。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嗔恚之恼害,死堕地狱,受身相丑陋报。

在贪不足的同时,因为满足不了这种贪心的欲望,就会对遇到的人和事有嗔恨心,这种嗔恨心也是一种烦恼。

是愚痴无明

痴—是愚痴迷昧,智慧闭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谤无因果,起诸邪见,名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贪求,求之不得,则成嗔恚,故愚痴为三毒(贪、嗔、痴)总根,能造伤天害理之事,死堕畜生中,受人宰割。

另外没有智慧,一心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知道舍得的道理,不知道放下的智慧,就是愚痴的表现,这种愚痴心也是烦恼的根。贪嗔痴,就是根本烦恼的根本。

是骄慢自大

我慢贡高,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对于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过自己的,乃至与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现轻慢态度,造成不能与人和睦共处的苦恼。

自己的条件好一些,官位高一些,家业大一点,就有了高傲自大的心态,瞧不起别人,待人接物就自慢,这种贡高自慢心也是烦恼的根本,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有这种慢心,就会对更好的有一种贪心。

是狐疑猜忌(疑惑,不信)

怀疑不信。对佛教真理,善恶业力,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诚信无疑,杜塞善门,滋生邪见,造出是非恶业。

另外还有一种疑惑心,也是烦恼的根本,对哪一件事情也不放心,放不下,老是怀疑,就产生了疑惑。

五利使

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由思惟不正,产生错误的知见,有五不正见。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

萨迦耶见

华译身见,或我见。因执此身以为有‘我’,其实此身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名五蕴)四大(地、水、火、风名四大)和合之身,本来是无常败坏之物,而无知执之为‘一’,为‘常’,为‘遍’,为‘主宰’的实我存在,即是萨迦耶见。

边见

又名边执见。边是鄙陋或偏差的意思。即谓所得的知见鄙陋,有所偏蔽,执常执断,各落一边。执常的知见,以‘常’为恒常不变,人死仍旧为人,牛死仍旧为牛,贫穷永远是贫穷,富贵永远是富贵。执断的知见,以人死一灭永灭,无有生死轮回升沈之事,则作恶何畏?无善恶因果可论。

贪嗔痴慢疑加上五不正见,成为十根本烦恼,又名十惑,或十使。

邪见

不正的知见,不信正法,拨无因果,毁谤圣贤,坏诸善事。

见取见

见即指前说的‘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不舍,乃对前说三不正见,执以为实。又这见亦名‘非果计果’,即是自己还没有亲证圣果,而妄执已得到圣果的错觉。

戒禁取见

即妄自执著其所持不正的戒禁为最殊胜。如印度,有一种外道,他们持牛戒,或持狗戒,便食草食粪,或作投岩、投水、赴火、卧荆等种种苦行,本非出世正因,而执著修此类苦行之因,是获得最上的涅槃妙果,故又名‘非因计因’。

苦行戒取

有了贪、嗔、痴、慢、疑,就会因为这五种烦恼生出邪知邪见,覆盖自己的本性,没有正知正见,这个邪知邪见也是根本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