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元数据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200
  • 书名: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 作者: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 理查德·帕克
  • 简介: 本书是美国最为畅销的大学教材,连续10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列举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诉诸人身/生成谬误 :通过批评其来源而反驳某立场或论证。脱口秀主持人乐于此道。
稻草人谬误:为了反驳对方立场以夸大、错误表达等方式曲解其立场,使对手陷于不利。
源自愤怒的“论证”:顾名思义,以愤怒替代理由和判断。如,政治论辩沦于对骂。
威吓手段:试图通过威吓对方来证明某观点。你不难想到例证。
仓促概括:过于相信由小样本得出的结论。
群体思维:任凭对某群体的忠诚来干扰对问题的判断。例如,裁判员吹哨警示我们队犯规太多。
转移注意力:所答非所问,避开问题的焦点。
一厢情愿的思维:任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拒绝探讨真相。也可称之为逃避现实的谬误。
诉诸公众的“论证”:认为“大家”都相信的就一定是真的。
在此之后,因是之故:误认为先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就有因果联系。

高亮划线

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 存在着一种思维:它让我们形成意见、做出判断、做出决定、形成结论。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思维——批判性思维:它批判前一种思维,让前述思考过程接受理性评估。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考量我们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

📌 无论我们写文章、提建议或者作决策,如果我们不是随心所欲地敷衍了事,而是对自己的论证展开反思并不断完善,我们就能生产出较好的思维产品。完善我们的思考的办法就是进行批判性思维,也就是说,像思维的教练一样对自己的思想展开批判。
⏱ 2017-10-07 22:08:59

📌 决定投票给谁、是否买房、数学证明是否可靠、买什么牙膏、养哪种狗等,不同的问题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但无论考虑什么,我们都希望能够避免做出或接受不好的论证。我们还希望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希望不任由情感主宰自己的思想,希望不做谬误和偏见的牺牲品,不听信于不称职的权威或者一知半解的臆断。所有这些,虽然没有囊括评估推理的所有标准,但它们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本书将分别关注并分析这些。
⏱ 2017-10-07 22:09:59

📌 区别事实和观点
⏱ 2017-10-12 08:14:30

📌 识别论证的逻辑错误
⏱ 2017-10-12 08:14:42

📌 避免言过其实的结论
⏱ 2017-10-12 08:15:26

1.3 论证

📌 拉的结论表达了她对论题所持的立场。对于任何论证而言都是这样,论证的结论是在表明对论题所持的立场,而论证的前提则是要给出持特定立场的理由。
这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何在?对于重大的问题,佳美拉希望做出最好的决定。她已经决定要领养佩里格利特。如果佳美拉希望进行批判性思维,她就会反省她的推理并对之进行评估。
佳美拉推理的质量决定于她为得出自己的结论给了多少支持的前提。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将具体地学习评价推理的基本规则,目前我们仅指出对于批判性思维而言最重要的两点。第一,可以支持结论的前提必须是真的;第二,可以支持结论的前提必须是和结论相关的,而且必须是和结论的“真”相关的。有时候我们把这些要求表达为:前提必须是令人信服的。
佳美拉所给出的前提中有一个特别值得我们考量:“我能够照料它”。这个前提与其结论是相关的,但是,它的确为真吗?佳美拉真的有时间训练佩里格丽特吗?她有没有训练佩里格丽特的场所?如果她去旅行,佩里格丽特怎么办?每年夏天,佳美拉住在父母家时,佩里格丽特怎么办?
佳美拉当初思考得越仔细,她重新考虑自己所做的推理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当然,只有当她真正开
⏱ 2017-10-12 12:56:59

📌 结论表达了她对论题所持的立场。对于任何论证而言都是这样,论证的结论是在表明对论题所持的立场,而论证的前提则是要给出持特定立场的理由。

1.4 认知偏差

📌 另外一个扭曲的认知是所谓的从众效应,它指的是人在下意识让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的倾向。从众效应是我们认知扭曲背后威力最强的罪魁祸首之一。在一项著名的实验中,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发现其他人说的他们所看到的事物甚至有可能改变我们认为我们自己看到的东西[插图]。我们(本书的作者们)让学生用智能手机和遥控器来选择或投票。这使得班内学生的选项或投票分布一柱状图的方式立刻显示在大屏幕上。结果常常是当一个选项获得一些投票后,几乎所有人都改变了他们原本的选择并相信这一项才是对的,就选这个选项明显不符合逻辑。如果你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消费品总是千篇一律地做自己是销量第一的广告,现在答案已经在你脑中。市场营销人员懂得从众效应。他们知道只要让顾客相信很多人都在买他们的产品,销量就会增加。政客们同样也知道我们常常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想法靠向大众观点。因此,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宣传者们在演讲中宣称每个人都支持他们。

📌 实验结果显示,人与人之间并不需要多少共同点就能构建出一个组群的身份和归属感。就算是通过扔硬币的方式被分到同一组的人们也会立刻对组内的人产生归因偏见。[插图]在著名社会心理学实验“罗博的洞穴”中,22个互不相识的12岁男孩被随意分成两组。当两组产生竞争关系时,各组的组员们都展现出对对方组的敌意,很多其他举动也都表明他们已经被圈内偏见所控制。[插图]
⏱ 2017-10-12 13:08:56

📌 咱们镇上的人。”仅仅因为作者没有牵着那条品种一般的狗,这个女人便认为作者跟她一样是这个高贵地段的一员,而与作者的夫人不同。
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关于服从权威(obedience to authority)的实验中,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lgram)安排穿着白大褂的实验人员让普通男人和女人对无辜的人实施足以致命的电击;愿意听命的人的百分比高得令人难以置信。[插图]这个结果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人们有无条件听命于权威的倾向这一点已无需其他实验来进一步确证了。我们最近听说了法国的一个假冒电视娱乐节目的测试,它与米尔格兰姆的实验类似。在这项测试中,主持人让选手们对另一位假扮的选手施以电击。这些选手都立刻照做了,完全没有考虑他们有可能杀死对方。我们并不能清晰地断定人们到底是仅仅因为在盲目服从权威还是因为一些其他的本能而做出这些举动,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种过激举动绝对不可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插图]
⏱ 2017-10-12 13:13:29

读书笔记

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划线评论

📌 存在着一种思维:它让我们形成意见、做出判断、做出决定、形成结论。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思维——批判性思维:它批判前一种思维,让前述思考过程接受理性评估。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考量我们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

- 💭 相当于自省,也相当于元思考,跳出思考过程来审视过程,主要是针对自己,而非「批判」他人
- ⏱ 2017-10-07 22:06:14

1.3 论证

划线评论

📌 结论表达了她对论题所持的立场。对于任何论证而言都是这样,论证的结论是在表明对论题所持的立场,而论证的前提则是要给出持特定立场的理由。

- 💭 这里不能同意。核心在于这个论题隐性前提为价值判断,即小狗对于她的价值。只有价值判断才需要论证者阐明立场。
- ⏱ 2017-10-12 13:00:30

1.4 认知偏差

划线评论

📌 另外一个扭曲的认知是所谓的从众效应,它指的是人在下意识让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的倾向。从众效应是我们认知扭曲背后威力最强的罪魁祸首之一。在一项著名的实验中,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发现其他人说的他们所看到的事物甚至有可能改变我们认为我们自己看到的东西[插图]。我们(本书的作者们)让学生用智能手机和遥控器来选择或投票。这使得班内学生的选项或投票分布一柱状图的方式立刻显示在大屏幕上。结果常常是当一个选项获得一些投票后,几乎所有人都改变了他们原本的选择并相信这一项才是对的,就选这个选项明显不符合逻辑。
如果你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消费品总是千篇一律地做自己是销量第一的广告,现在答案已经在你脑中。市场营销人员懂得从众效应。他们知道只要让顾客相信很多人都在买他们的产品,销量就会增加。
政客们同样也知道我们常常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想法靠向大众观点。因此,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宣传者们在演讲中宣称每个人都支持他们。

- 💭 为了抵抗这个本能,我的办法是思辨时不为自己框定立场,想象自己是来地球旅游的外星人。。
- ⏱ 2017-10-12 13:07:33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