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讲义】第1章 导论: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 知乎

我1992年来到哈佛求学,主修计算机科学。大二期间我突然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的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我成绩优异,擅长体育运动,社交也游刃有余,一切都很顺利,但是,我不快乐,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及心理系,目标只有一个,如何变得更快乐?

后来我渐渐接触到一个新的领域,当时并未命名但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将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于是我决定与更多的人分享,选择教授这门学科,这就是积极心理学。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相对新兴的、令人倾倒的领域,希望同时还能探索我们自己,

我在2002年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时只有8名学生,而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上一次开课时有850人参加,是当时哈佛人数最多的课程,现今积极心理学课遍及全国乃至全球,除了大学之外,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包括咨询公司、中小学、各国政府都对这一新领域表现出兴趣,为什么?因为它的的确确有效。

幸福感这一个领域在此之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通俗易懂的书籍、热情外向的宣讲者,他们颇具领袖气质且身材高大,吸引大众参与他们的专题讨论讲座,但是,其中大多数书籍都言过其实、无法兑现,比如快乐的五个关键、成功领袖的三个要素、完美爱情的唯一秘诀,夸大其词,效果甚微。

再来说说学术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大量精确的实质内容,数据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分析,都是行之有效的好东西,但是(又有一个大大的转折)很少有人会阅读专业学术期刊,我博士班的主任估算过,学术期刊上的一篇论文平均只有7人阅读,其中还包括作者的母亲。这话虽然是半开玩笑但其实很可悲,因为这些论文都非常精彩、非常重要,

积极心理学及本课程的宗旨非常明确,就是要在象牙塔及大众间构建桥梁,把严谨的学术科学与自助运动的通俗易懂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所长,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大受欢迎的原因——有用的科学,

本课程将分为两个部分,学术与应用,除了由我介绍相关知识,你们撰写报告和学术论文、参加考试之外,你们读每一篇论文、写每一篇论文时都需要思考,如何把这些理念运用到生活中、恋爱中、社交圈中去,

我们将在课程中进行 “内省时间”,我会停一两分钟,你们可以盯着我或者周围人发呆,或者思考一下之前讨论的内容,这可能是你从本课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即享受安静这一理念,

麻省理工大学David Foster和Matthew Wilson教授的研究证实了"内省时间"的重要性,他们在老鼠处在迷宫中及脱离迷宫后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脑扫描,发现真正的学习阶段发生在脱离迷宫后,接连不断反复进入迷宫的老鼠,比进行一次迷宫后稍事放松的老鼠学到的少得多。

接下来进入第1章的内容——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1 积极心理学的诞生&课程内容

1.1 积极心理学是如何诞生的

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和衍生,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时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华生、桑代克;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学,创建者包括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其的异议出现:

首先是对行为主义的异议。行为主义认为人是一个行为集合,就像一只被击打而四处滚动的台球,被增强奖惩驱动,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我们不只是被击打的台球,我们有精神有灵魂,有重要的认知与思想,不能只靠行为观察改善人生,

然后是对精神分析学的异议。精神分析学看重潜意识分析,如果你理解这些黑暗势力,就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了解并改善生活质量。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不仅仅是生理本能,要重视人的本质,给予人更多的自尊和自由,

意图很好,但人本主义心理学缺少严谨的方法论、认识论,例如如何形成理念、如何学习等等,这导致它在学术上影响很小,大部分成为了自助运动。

不过人本主义心理学孕育了积极心理学, Rollo May、Carl Rogers、Abraham Maslow、Karen Horney、Aaron Antonovsky等心理学家提出需要增加对积极面的关注。其中,Antonovsky引进了一个新概念——健康本源学,也就是说除了研究病理学还需要研究健康的起源。Martin Seligman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之父,于1998年确立了这一领域,爱、两性关系、自尊、动机、恢复以及幸福感等理念自此蓬勃发展起来。

1.2 这门课有哪些内容

这门课不光是传授信息,而且是关于如何“变形”。

如今大多数教育都只是传达信息,当信息填满我们的思想容器,我们就毕业了,但信息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

“变形”则是把思想容器的形状改变。你去参加运动会,目标是进入前三,获得奖牌,但是只获得第八名,你会如何解读?太糟糕了,我彻底失败了,你灰心丧气、感到无力。但从另一角度看,可以解读为“我学到了什么?我还需要更努力地训练”,你会更有动力,从经验中学习。也就是说同样的客观信息、截然不同的解读,一个认为是灾难,另一个则当成机遇,一个让人失去动力,另一个增加动力。

当我们谈到变形时,实际上是非常字面的说法——大脑的改变。一个新的概念叫做神经形成或者神经可塑性,是指我们大脑的形态终其一生都在改变。

在实际操作时,我不会传达过多信息方面的东西,而是挖掘我们一直存在的潜能,只是被其他东西掩盖了。老子说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即信息,“道”即变形。

在本课程结束时,我不期待你跑来告诉我“谢谢你教给了这么多新东西”,我希望你跟我说“谢谢你提醒了我一些我本就知道的事情”。

1.3 本课程不是什么

1)本课程不提供关于美好生活的答案,而是关于辨识正确的问题

对信息和转变的探索必须由一个问题开始。你们会被问许多问题,你们将会看到那些问题创造了现实。教育家Neil Postman曾经说过,"孩子进校时像问号而毕业时像句号",我的希望是本课程培养的问号要比句号多。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一个人可以连续发问。

John Carter从1973年起关注了20年MBA课程,他发现其中有一小部分人是格外成功的,无论是在收入、影响力、总体生活质量上。他找出了两个原因:第一是那部分人真的相信自己,他们认为自己能做好,他们有目的、有动力,我们会在下一次课讲到自我实现的预言;第二是这部分人一直在问问题,最初是问他们的老板,后来是问他们的雇员、搭档、孩子、父母、朋友,他们一直处于好奇的状态,一直有开放的心态,想要更加了解世界。这两个区别性的特质,导致了格外成功和成功的人之间的差别,

那个指引了我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帮助自己和他人,帮助个人、群体和社会变得更幸福?”,我称之为“问题的问题”。

注意,不是变得幸福,而是变得更幸福。幸福不是二进制的0或1,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幸福存在于一个连续统一体,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我幸福吗?我今天比我15年前刚开始关注幸福时更幸福,15年后我当然希望自己能比今天幸福。幸福是终身的追求,希望本课程是这种追求的一部分,但只是一部分,你们不会在课结束时“变得幸福”,但希望你们能比现在幸福。

2)本课程不是积极心理学概论

如果你想要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概论,我可以推荐一些很不错的课本,Lopez或是Peterson的书,还有一本《积极心理学手册》。

但这里讲的不仅限于心理学概论,而是对上述"问题中的问题"的选择性探索,它是折衷的。我的背景是心理学和哲学,学过组织行为学,做过几年商业顾问,在教育领域工作过,我从所有这些领域中吸取内容。如果我认为任何内容能对我们的幸福有贡献,我会吸取并利用。

3)本课程不涉及文化差异

课程的重点将会是西方心理学,但是那并不意味着积极心理学不适用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文化共同性要比差异多,而我们不应该无视这些共同性。

我们的讨论将比心理学这一领域更为具体,我们将会研究你们自己。正如Carl Rogers所说,”越是个人的东西越普遍“,这是健康的移情的来源。当我开这门课程时我所想的是“如果我是个本科生会想上什么课?如果我坐在这什么能让我更幸福?”,换言之,从我非常个人的观点出发。

研究自己时当然会有偏颇,要克服这个问题,把学术工作、研究他人融入进去很重要,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除了探究我们的内心外也会做一些研究或调查,两者并重。

**本课程需要的是一种非常不同的努力,努力把行为的实际改变带入你的生活。**在这学期结束后如果你们喜欢它,务必告诉我你们喜欢,但更重要的是你们所做的改变是什么,这对你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而那需要我们的努力。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讲改变,和积极心理学一点直接的关系也没有,只是讲改变,因为改变是那么难。

**本课程是我所谓的整合的课程,纵向的整合和横向的整合。**纵向意味着每一节课都和下一节课有关系,和整个学期内的每一节课都有关系,呈一个螺旋状,所以我们下周所讲的内容,我们将在第7课、第17课和第24课里,再回顾一遍,所有内容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呈螺旋状互相联系,会带来深刻的理解和我所希望的对材料的吸收。它同样也是横向整合的,也就是说课程中的每一部分都强调并影响另一部分。

先回答我通过邮件收到的几个问题:

1)这门课程是为谁设置的?是为抑郁的人设置的吗?

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对积极心理学有兴趣的人,以及想更幸福的人。如果你不幸福你可以更幸福,如果你非常幸福你还可以更幸福。如果你上这门课只是因为对积极心理学理论感兴趣,没问题,你将会得到很多;但如果你是为了个人利益,你就需要努力,努力将理论融入生活。

2)在这门课程你将会接触很多理论和观点,不是所有理论观点都会引起你的共鸣

不管是作善举、表达感激、体育锻炼、写日记,这些事情你在整个学期里都要做,然而并不是一切都适合你,你将会接触它,尝试它,然后你将作出决定——我想把它融入到生活中,或者,它对我没什么意义。所以你要积极参与到课程中,鉴别哪些东西适合你,而非被动接受。

(第1集结束)

2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我想以一个故事开始今天的课程。故事发生在两年前,那是压力很大的一个学期,我的导师Philip Stone在我课程开始的前一天去世了。那学期积极心理学的最后一节课我病得非常严重,还是坚持上完了课,去看了医生、验了血,但之后的几天都无法入睡。当我好不容易入睡后,医生在午夜打来电话,验血结果出来了,要求我立刻到医院接受治疗。我们叫了一辆计程车去医院,经过查尔斯河,经过哈佛。我情不自禁地想,他们为什么午夜叫我去医院?一定是出了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我只剩下一年时间, 我在这一年里会做什么?

我会用所有时间和家人一起度过,但是在职业上我想完成什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留下一个向人们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系列课程。

后来我到达医院之后又进行了一些检查,没什么严重的情况,几天内我就开始康复了。**但今天我想和你们探讨,为什么留下一系列积极心理学课程对我来说如此重要?**为什么不是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学者,都在研究积极心理学这个概念?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

David Myers的研究表明,1967年到2000年心理学领域“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之间的比率高达21:1。也就是说,每诞生一份研究某个积极因素的文章,不管是研究健康、满意度、幸福,就同时有21份消极方面的文章,包括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等。这不是新现象,Abraham Maslow在1954年谈到**“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短处,但很少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的实际愿望或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学自愿固步自封,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我认为心理学需要帮助。

但这一失衡的比例也反映了现实,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焦虑症、自杀客观来看的确在增加。**哈佛大学八成的学生在过去一年经历过抑郁,我们不是抑郁情绪,而是持续一段时间的抑郁;47%的哈佛学生经历过无法正常生活学习的抑郁期。**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大学校长们都在担忧越来越多的抑郁、焦虑、精神紊乱、自杀。

这样来看21:1还高吗?我们似乎应该首先处理这些真正迫切的问题,那些主张继续研究这片领域的人会认为这个比率甚至应该大于21:1,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帮助人们克服抑郁与焦虑。

这些的确很重要,不过我所主张的不是专门、主要地研究积极心理学,我主张的只是天平的偏移——除了消极因素,我们也需要更多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学习和研究积极心理学之所以重要,有三个理由:1)关注有效的、能够促成变化的东西至关重要,提出积极的问题能够缔造现实;2)摆脱痛苦不意味着变得幸福;3)预防非常重要,预防抑郁和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专注培养积极的心态。

接下来我逐一进行说明。

2.1 关注有效可行的方法(what works)的重要性(问题缔造现实)

Martin 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序言里说,“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心理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品质”。问题是,如何做到把注意力放在有效的(促成变化的)方法上?答案是,通过我们问出的问题来实现。

心理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研究高风险人群,越来越多的政府资金 、慈善基金都投入到研究高风险儿童的身上,他们更容易退学,以后更容易犯罪。心理学家们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失败?为什么有如此高比例的学生退学、怀孕、犯罪。然而这些研究带来的变化微乎其微,很多地区的情况继续恶化。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种范式的转移,通过Antonovsky、Ellen Langer、Alice Isen的努力,**积极心理学家开始问,是什么让某些人成功了?**即便面对的是不理想的环境。于是,答案出现了——适应力(心理弹性)。

适应力包含6个要素:1)信心与意义感。这些孩子都很乐观,乐观地相信事情会被圆满解决;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有”意义感”,不管是个人成功方面的意义,以及他们的行事方式的意义,或者是服务社区的意义。2)利社会行为,也就是帮助他人。帮助他人还会帮助我们自己,让我们进入了自助和助他人的上升式螺旋里。3)他们的眼光集中在自己的长处上,不忽视自己的缺点,但会问我真正擅长的是什么?4)他们为自己设立目标。他们面向未来,不但思考事情现在有多糟糕,同时也在思考,五年后或十年后的目标,我们会用三节课谈论设立目标,这是适应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他们有一个榜样,可以是老师、亲戚朋友、历史人物或小说的人物,榜样给予他们力量和方向感。6)他们不单干,而是寻求社会支持。那确实需要某种能力,承认弱点的勇气,承认有某种需要的勇气。社会支持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合的人,那些你向他们请求帮助便会给予回应的人。

这就是正确的问题的力量。专注于积极的问题被提出来后,心理学家们突然能够看到数十年来一直都在眼前的东西。一个问题引起一场探索,积极心理学就是让我们从病理模型转到健康模型(Antonovsky)——研究疾病很重要,但是研究健康的人也同样重要,看看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健康。

问题带来改变,问题缔造现实。

现在我想和你们做一个练习,我会在屏幕上展示一张图片,30秒后告诉我屏幕上有多少个几何图形?(30秒后)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实际上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个几何图形。但是我有其他问题要问你们,时钟上显示的是几点钟?在七百个哈佛学生里,5个人能看到时钟上的时间。巴士上有多少个小孩?大概有11人数出来了。怎么回事?这些并不是非常难的问题。

原因是,我问了你们某个特定的问题,那个问题让你只注意现实的某一部分。我们能集中注意力是件好事,但带来的后果却不总是好的。在你们看来巴士上没有小孩,只有几何图形,换句话说,我的问题给大多数人制造了一种特定的现实——一种只有几何图形、巴士上没有小孩的现实,这有着非常重要的含义。

大多数人最经常问自己的是什么问题?我的弱点是什么、我要改善什么,而不是我擅长什么,那么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如果我们不问积极的问题,在我们看来那部分现实并不存在,就像数十年来对那些心理学家一样。当我们感激好的东西,好的东西便会增值,当我们不感激好的东西。把它看作理所当然 好的东西会贬值。

问题缔造现实,我们所问的问题通常决定了我们追求的东西,我们会走的道路,我们会过的生活,不管是从个人、人际关系、组织方面来说都是这样。

我之前提到过培养适应力的要点之一就是要有一个榜样,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我的榜样,正是因为她我才决定成为一名教师,她叫Marva Collins。

Marva Collins 20世纪30年代生于阿拉巴马州,父亲是非洲裔美国人,母亲是印地安人。她出生时种族岐视风行,她父亲鼓励她“Marva 你将会有所作为,你可以成为一名秘书”,鉴于他的种族背景,成为秘书有着巨大的门槛。但她很聪明,她成功成为了一名秘书,纪念后她觉得她真正的热情在于教书,又经过巨大的努力加入了芝加哥的公立学校。

她在那里看到的是犯罪、毒品泛滥、没有希望。Marva Collins在上课的第一天对学生们说,“我们要练习自信”,然后在整个学期不断重复。“我相信你,你能做好,你能成功”、“承担生活的责任,停止抱怨,成功与否全在你自己”。奇迹发生了,这些被其他老师认为是“不可教”的学生,到了四年级便可以读欧里庇得斯、爱默生和莎翁的作品,在十岁时便可以做高中的数学。

关于Marva Collins的谣言开始传播,Marva Collins离开公立学校成立了自己的学校。一开始进入这间学校的学生都是从公立学校退学的,Marva Collins是他们成为街头混混前最后的希望。奇迹继续发生在他们身上,她所有的学生最后都上了大学,并从大学毕业。

1979年CBS《60分钟》得知了Marva Collins的故事并制作了15分钟的节目,她一夜成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教师,前来目睹Marva Collins的奇迹。

(推荐书籍:Marva Collins’ Way)

Marva Collins所做的就是缔造了一个与传统智慧不同的榜样,从怠惰的被动接受者到一个主动的人。

让你的哈佛时光充满意义,是你的责任,我们会以各种方式支持你们,然而最终,作出行动是你们的责任。

Nathaniel Branden谈到了自尊的六根支柱,其中一根就是自我负责。他在书中说到,承担责任就是理解**“没人会来”**——穿着闪亮铠甲的骑士不会来带你到幸福乐园,你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获得自信、自尊、幸福。

他曾在研讨会上谈到这个,其中一名参与者说,“Branden博士,事实并非这样,你来了”, Branden回应道,“没错我来了,但我是来告诉你没人会来”。

没人会来,能否最大限度地从这门课程中获益全在于你,作为教师,我们迫不及待想为之创造适合条件,下节课见。

(第2集结束)

2.2 单单摆脱焦虑和抑郁并不足以让我们幸福

我用“享受美食的能力”来说明这一点。如果我们消化不良那就很难享受美食,然而治好消化不良不保证我们就一定能享受美食,必须还要做下一步,走出家门用餐。

如果对我们的情绪经历赋值,消极经历会跌到0以下(抑郁焦虑愤怒嫉妒),而积极经历在0以上(幸福满足喜悦兴奋),是另一个方面。对病理模型而言最优水平就是0,免受伤害,但在健康模型来看这是不够的。

平克弗洛伊德说人们“惯于舒适地麻木”,并不是没有痛苦就能感到幸福,我们需用心经营这些情感因素,因此我们才需要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关注健康模型而非病理模型,帮助人们从智力上、情感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全面发展,而不仅是摆脱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当我们飘然企及兴奋无比的高度,全情投入,那种感觉比“舒适的麻木”要美妙的多。

事实上在那种状态下会有点不舒适,其中有兴奋、紧张,还可能会有成长。所以你愿意如何做出选择?你想追求什么? 逃避不幸,还是追求幸福?

2.3 积极心理学不仅让我们从零点上升到积极面,更有助于我们面对消极面

培养积极的一面,实际上就是在预防消极的一面。过去10年的研究发现,处理抑郁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个人优势、培育热情所在,而不是直接应对抑郁本身。我人生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毕业后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提出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所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追求更多幸福,即使他们在探索中难免经历痛苦的情绪。

积极心理学的健康模型认为“生病是因为不健康”,不具备有意义的生活、健康的人际关系,疾病就会趁虚而入,因为我们自我削弱了;而传统的病理模型认为“生病是因为我们病了”,战胜疾病我们就好了。

健康模式所做的就是培养能力,这将贯穿本课程的始终,培养我们应对消极面的能力,创造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Nathaniel Branden)。这不意味着我们不会生病,而是意味着我们不常生病,即使生病也能恢复的更快。

我们需要为哈佛学生的心理健康投入更多,只是投入资源应对抑郁、焦虑远远不够,同样重要的是投入资源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发现人生的意义,凿掉那些束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真实个性。这些技能中的大多数,在全球所有大学中都没有被充分地教授。

总结一下:积极心理学运动提醒我们这个领域已与过去不同,心理学不仅是对疾病、弱点和伤害进行研究,也研究优点和美德;治疗不只是修复错误,同时也要塑造正确的东西;心理学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或健康状况,还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和玩乐。积极心理学靠的不是一厢情愿的自欺或编造,而是尝试用最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人类由于错综复杂的本性而在行为中遇到的独特问题。这个领域是一门将象牙塔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学问,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